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生教育 >>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1-07-13    作者: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 学科、专业简介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遵循立足草畜、旁及医药、创建一流的办学方针,立足祖国北部边疆,强化已有的优势和特色,以蒙古高原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解决牧草与畜牧业生产以及蒙医药问题为导向,重点建设和发展牛羊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以及医药细胞分子生物学学科方向。

生物学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和内蒙古自治区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细胞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技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细胞分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和应用研发平台。本学科还有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转基因高产肉牛新品种培育科技部创新团队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及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细胞的分子调控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十二五期间,主持完成了近20项重大科技项目,总经费达2亿多元。多名学者成为国家级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和学术期刊编委。培养了59名博士和214名硕士。近年来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曾在NatureCell Stem CellMolecular CellThe Plant CellBlood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在体外受精、新型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国际影响力。

2. 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位授权点立足地区草原动植物资源,瞄准相关领域国际学术前沿,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地动植物资源及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为主要科学研究目标,形成了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4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具体如下:

1)方向一:动物学

试管山羊之父旭日干院士创建的团队先后培育出我国首批试管绵羊和试管牛、首例首批克隆与转基因绒山羊、转基因奶牛、转基因绵羊以来,本方向依托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在哺乳动物(牛、羊等家畜)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以及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的研究,特别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在组学水平上深入系统地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与受精机制、胚胎发育与分化调控机制、新型干细胞、动物遗传与进化、动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特产动物资源开发、体细胞克隆与MOET(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集成技术优化、干细胞应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2)方向二: 植物学

本培养方向依托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内蒙古主要牧草与特色作物、野生抗逆植物、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和转录组学方法,重点研究牧草植物抗逆机制、植物钙离子营养、作物果实发育、蒙中药材、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及生物活性因子、药用寄生植物、荒漠区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系统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3)方向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本方向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细胞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DNA复制与基因组稳定、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制,肿瘤细胞G偶联蛋白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因子、血液肿瘤表观遗传、肿瘤干细胞,进而探讨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迁移机制,寻找抑癌靶点并探索治疗癌症新方法;介导生殖细胞的识别、粘附和融合的分子机制、受精卵激活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4)方向四: 微生物学

本方向主要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与信号转导等方面开展研究。解析草食家畜细胞对不同病原体及其相关模式分子的识别和信号转导网络;利用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结合蛋白组学等高通量的研究手段系统分析细胞识别病原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动态过程,深入了解动物免疫信号转导的作用方式及调控机制。此外,还开展重要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揭示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崇尚真知、追求卓越,深入系统掌握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良好科学素养、自由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历史、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科学素养,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开题立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等环节,学生具备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是以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含硕士阶段2年或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最长年限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显著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采用导师负责的集体培养模式。博士生的日常学术工作由导师负责,依托导师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开展工作。同一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协助导师培养其博士生,向博士生提供其学习和科研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基础理论传授、实验技能培训、实验仪器共享使用和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等帮助。

在博士生招生考试、综合考试、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

见表3

3.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备注

外语

4/64

4

1

研究生院安排

所有方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32

2

1

研究生院安排

所有方向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16

1

1

研究生院安排

所有方向

分子生物学进展

348

3

1

莫日根教授

李雪玲教授

所有方向

细胞生物学进展

348

3

1

梁成光教授

所有方向









生殖生物学

2/32

2

1

梁成光教授


分子细胞工程

2/32

2

1

李光鹏教授


干细胞生物学

2/32

2

1

戴雁峰教授


基因组学

2/32

2

1

邢万金教授


表观遗传学

2/32

2

1

于海泉教授


植物基因工程进展

2/32

2

1

哈斯阿古拉教授


植物生理生化进展

2/32

2

1

哈达教授


植物资源学

2/32

2

1

王迎春教授


菌根生物学

2/32

2

1

包玉英教授


天然产物结构学

2/32

2

1

马超美教授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

2/32

2

1

陈桂林教授


细胞信号转导

2/32

2

1

阿拉坦高勒教授


高级微生物学

2/32

2

1

王志钢教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2/32

2

1

王潇教授


微生物技术

2/32

2

1

苑琳副教授



2. 学分要求

博士毕业要求至少修满17学分课程,其中公共学位课不低于7学分(3门);专业学位课不低于6学分(2门);专业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2门)。

博士研究生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3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为校级管理课程,其余类型课程为院级管理课程。

各类研究生课程16学时计1学分,课程学时原则上只用于课内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上机、考试等),自学、调研、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环节不计入课程学时。

学位课成绩采用百分制,选修课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学位课的学习成绩必须达到60分以上,选修课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以上。

本学科博士生须在第一学期内修完全部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1. 开题

本学科的博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修完全部规定课程并获得至少17学分。从第二学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至少阅读和引用50篇相关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40篇,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研究计划等关键问题。

博士生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厘清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目的、学术意义,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分析每一步的可行性,预期研究结果可以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开题报告合格方能进入论文课题的研究阶段。

开题报告应在通过综合考试后的两个月内完成。在学院领导下,由研究方向负责人召集本方向全体博士生导师和开题的博士生,举行开题报告会,鼓励聘请校外专家为评审专家。开题报告会一般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鼓励其他学科的师生参加。

2. 研究阶段

博士生一旦通过开题报告,就应该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位论文的科研活动。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 学术成果要求

本学科博士生应在毕业前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成果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必须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需要提交一篇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要求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论文能反映出博士生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撰写符合格式规范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由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组成。综述部分要系统回顾本课题方向的研究背景、主要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选择本课题的理由和学术意义。实验部分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完整性,工作量饱满,数据翔实、分析正确,实验结果有新发现和新见解,讨论充分。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格式正确,语句通顺,逻辑性强,参考文献引用准确。博士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按计划向导师或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或导师组要对博士生的论文工作做出必要的检查和指导,以利于博士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

5. 论文答辩

博士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所要求的学分,完成了预定的研究计划,发表了申请学位所要求的学术论文,提交了博士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同意提交盲审。盲审通过后,经学科教授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同意,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提交给学科教授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提交给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浏览次数:

科学研究更多>>

新闻动态更多>>